党工委全委(扩大)会暨管委会全体会议精神系列宣传提纲(二)
| 招商动态 |2016-08-02
二、高新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从四个方面狠抓落实。
(一)加快转型升级,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一是巩固提升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方面,要重点发展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物流装备、工程装备以及节能环保装备。生物科技产业方面,要以昌吉州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积极培育生物提取、动植物提取为主的保健品、特殊营养食品以及工业级食品原料产业。新型材料产业方面,要发展精细化工高分子、现代节水、合金和新型建筑等材料,注重做好铝的精深加工产业。二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要重点发展通用航空、职教培训、检验检测、现代物流和旅游康养等新兴产业。通用航空产业方面,要全力争取昌吉学院通用航空学院落地高新区,规划建设一类通用航空机场,发展配套产业。职教培训产业方面,要依托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和辖区企业资源,积极争取昌吉学院新校区落户高新区,引进各类民营培训机构,构建以应用技能型人才为重点的职教培训体系,打造辐射全疆的职业教育及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检测认证服务产业方面,要依托建成的自治区国检中心,争取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落户高新区。现代物流业方面,要以中亚农机物流港为基础,重点推进二类口岸、保税仓库、分拨配送中心等专业物流项目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物流节点和区域性物流中心。旅游康养产业方面,要以“花儿昌吉”为蓝图,高起点、大手笔、系列化规划,完善旅游功能,建设康养设施,营造全域旅游康养氛围,吸引乌昌乃至中亚休闲观光的游客,聚集人气,吸引财气,把高新区打造成不夜城、休憩港、养生地。三是全力探索差异化发展的新途径。要深入研究自治区设立乌昌新区的背景下,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周边园区的资源优势、发展定位和经济结构,充分借鉴成都、长沙高新区的成功经验,努力谋求特色化发展、差异化竞争的产业导向,按照丝绸之路经济带十大产业集聚区构想,在打造以出口导向型为主体的特色产业方面取得突破。
(二)加大平台建设,激活要素集聚新引擎。一是积极承接自治区创新驱动试验区核心区建设任务。要抢抓自治区把昌吉高新区纳入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实验区(乌昌石核心区)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8个方面46项重点任务,编制高新区承接创新驱动试验区核心区行动方案,争取与中科院以及深圳、福建、山西等援疆省份联合建立研发基地及转化基地,借力打造产业援疆、科技援疆、人才援疆特区。二是加快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要做实新疆国家大学高新区分园,用好援疆基金,继续推进“创新创业、双高计划、科技孵化、检验检测、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六大平台建设,加快形成适应性开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应用推广示范的服务链条,促进节水新材料、铝基新材料、输变电装备等产业技术升级和应用转化推广中心建设。三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要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充分发挥5000万发展基金的杠杆作用,支持优势企业提升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增强自身创新能力。
(三)全力招商引资,创造“飞地发展”新模式。要用好高新区与昌吉市“五统一”大招商模式,实现差异化和互补招商。一要实施精准招商。要读懂《产业招商地图》,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加大与驻疆商会、行业协会的跑办力度,实施全产业链招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要开展援疆招商。创新产业援疆招商模式,重点围绕福建、山西、江苏、浙江等援疆省份,开展产业转移招商,主动引进和承接输变电装备、高分子建筑材料等产业链配套项目。三要开展全员招商。按照自治州制定的奖励0.5‰的委托招商政策和即将出台的《鼓励公务员到国有企业任职的管理办法》,制定全员招商方案,对两委班子成员乃至部门都要分配招商引资任务,做到个个有责任、人人有指标。要加大以商招商力度,在座的各企业家要主动参与园区招商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进相关联的产业,形成抱团发展合力,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四)强化园区承载,打造生产成本新洼地。一是搭建投融资平台。要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加快成立融资担保公司,不断拓宽金融服务范围,扩大“四位一体”、“助贷保”融资规模,要以增强净收益为目标,加快高新区国有发展公司资产评估装入、兼并重组、拓展经营范围等工作,完善金融生态链,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撑。二是强化区镇基础设施互联共通。按照与昌吉市“道路相通、生态相联、产业互补、大气联防、设施共享”的同城一体化原则,超前谋划产城融合规划,及早部署高新区门户等生态景观建设。要把优化生产要素、科学高效配置公共资源作为提升园区承载力和推进区镇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按照先行做足高新区CBD商务中心及商业综合体的附属配套,然后向镇村延伸基础设施的原则,将榆树沟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中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与园区道路、供排水、电力、天然气、热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向中心集中,提高基础设施服务经济发展、促进区镇一体化的能力,促进产城快速融合。三是打造绿色生态援疆小镇。要深入研究援疆政策,立足园区的自然环境、产业特色,启动3平方公里的援疆小镇建设,围绕福建闽南街区、山西大院文化、江苏江南文化以及其他援疆省市的文化符号、建筑风貌、产业特色,科学编制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互相融合,项目、资金、人才联动的特色小镇规划,增强内地来疆公务考察、旅游和投资等人员对城市的归属感,享受到家的认同感,带动工业促转型、文化大发展、区镇创特色,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注入新的活力。四是打造生产成本洼地。要从“电化园区”、“气化园区”入手,深入研究工业企业生产成本,在低电价直供电园区方面实现突破,将高新区打造为全疆生产成本洼地。
本期编辑:信息中心 汤璐
联系
